淮南市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
“十三五”时期是淮南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,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,增强科技对产业、经济发展支撑力的关键机遇期。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,对淮南市在新的五年里把握机遇、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一、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
(一)发展成就
“十二五”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淮南科技事业取得可喜成绩。全市坚持以“立足煤、延伸煤、不惟煤、超越煤”发展战略为引领,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,为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。“十二五”末,全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(R&D)年投入16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2.03%,列全省第5位,超过全省平均水平(1.89%)。全市取得科技成果237项,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9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、二等奖14项。高新技术企业由21家增加到81家,总收入亿元以上的17家、10亿元以上的2家。2015年,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05件和2413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62件和483件,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.97件;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、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,省专利金奖2项,在全省的排位从第8位上升到第6位。
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。累计建设国家、省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42个,其中,国家级平台7个、省级以上平台71个。
重点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淮南市以煤电化为基础,依托三大园区,在现代装备制造业、新能源汽车、现代医药、光电新能源、节能环保等非煤产业,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。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现代装备制造基地、现代医药基地建设;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光电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;安徽(淮南)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基石化产业。截至2015年末,全市规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98.4亿元。
链接地址:关于印发《淮南市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》的通知.doc
以上是关于《淮南市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》的知识产权及专利资讯汇总,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。